突发事件卫生应急预案推荐6篇

时间:2025-04-06 12:01:05 分类:策划书

一篇有效的应急预案能够减少突发事件带来的损失和影响,为了防止突发情况的发生,我们一定学会制定应急预案,以下是品读360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突发事件卫生应急预案推荐6篇,供大家参考。

突发事件卫生应急预案推荐6篇

突发事件卫生应急预案篇1

一、应急机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制度与方法的具体运行流程、诸要素之间的

相互作用与关系。

二、我国应急机制建设的现状

1、建国初期:

我国在“预防为主”的卫生方针指导下,政府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在预防与消除传染病上,建立起一个比较完善的以县、乡、村三级预防保健网为核心的`公共卫生体系,它就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的雏形。

2、目前现状

国际:

特别就是9、11事件与sars事件后,世界卫生组织与其她国际组织更加快与加强了应急机制的体系建设。

国内:

◆经过近几十年的建设、改革与努力,基本建立了一套中国特色的公共卫生体系;

◆拥有一批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医疗救治的卫生应急专业机构与技术队伍;

◆初步形成了以传染病爆发疫情防控为重点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

3、还存在的问题:

sars事件集中暴露出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不健全。

◆表现:卫生投入不足,指挥管理不力,信息渠道不畅,防疫体系不完善,应急能力不强。

◆党中央高度重视,明确提出3年左右的时间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三、我国应急机制建设

1、指挥决策机制

它就是指在掌握充分信息与深刻分析的基础上,用科学的方法拟定并评估各种方法,从中选择合理方案并付诸实施的过程。

◆构成:政府领导机构、应急指挥机构、办事机构、工作机构、专家咨询委员会;

◆运行程序:监测预警→信息收集→拟定方案→指挥调度→调整评估;

2、组织协调机制

◆构成:中央与地方的组织协调、政府部门间的组织协调、卫生部门内的组织协调;

◆运行:部门间联防联控、区域联防联控、重大疾病联防联控、

与港澳台地区的联防联控、国际合作;

◆工作内容:信息报告与通报、措施执行

3、监测预测预警机制

◆它就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就是指将监测收集到的信息整理、分析作出预测,评估事件发展趋势与危害程度,在事件发生前或早期发出预警信号,以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预防与控制事态进一步发展蔓延。

◆预警级别:根据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及发展态势分为四级。

红色(特别严重)、橙色(严重)、黄色(较重)、蓝色(一般)

4、应急响应机制

◆即就是响应主体对事件作出的反应;

◆应急响应就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经过不断的探索与研究,我国的应急响应处置能力与水平正在迅速提升,初步形成了“统一指挥、协调有序、部门联动、快速高效”的应急响应机制。

◆响应分级:

突发事件卫生应急预案篇2

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在学校内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师生员工身体健康严重伤害的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群体性异常反应、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师生员工身体健康的公共卫生事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目标

(一)普及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自我防范意识。

(二)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三)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发生及在校园蔓延。

二、工作原则

(一)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宣传普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防范意识和校园公共卫生水平,加强日常检测,发现病例及时防制,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二)依法管理、统一领导

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

(三)快速反应、运转高效

建立预警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的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三、组织管理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肖国普

副组长:李德树 刘金贵 王志杰

成 员:张吉文 侯世龙 刘孝增 各年级部主任、班主任

(二)学校职责

1、制订本校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防治责任制,检查、督促各项突发事件防治措施落实情况。

3、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师生员工的科学防病能力。

4、建立学生缺课登记制度和传染病流行期间的晨检制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5、开展校园环境整治和爱国卫生运动,保证学校教室、宿舍、食堂、厕所及其他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

6、确保学生喝上安全饮用水,吃上放心饭菜。

7、及时汇报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情况,并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对病人和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消毒、食物留存等工作。

四、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

根据《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将突发事件的等级分为一般突发事件、重大突发事件和特大突发事件。根据突发事件的不同级次分类,结合学校的特点,在必要时启动相应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作出应急反应。

以下分级标准根据《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中的标准界定。

(一)传染病

1、一般突发事件

所在地区发生属于一般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三级应急响应。

①启动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加强疫情通报。

②落实各项防治措施,做好进入应急状态的准备。

③学校内如尚无疫情发生,可保持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秩序,但对集体活动要进行控制。

④传染病流行时要加强对发热病人的追踪管理;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间,教室、图书馆、食堂等公共场所必须加强通风换气,并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肠道传染病流行期间,对厕所、粪便、食堂及饮用水应加强消毒,并加强除“四害”工作。

⑤严格执行出入校门管理制度。

2、重大突发事件

所在地区发生属于重大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二级应急响应。除对接触者实施控制外,全校保持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秩序。在第三级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

(1)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印发宣传资料,在校园张贴宣传标语和宣传画,提高师生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外出和进入公共场所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2)对全体师生每日定时测量体温,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

(3)对...

《突发事件卫生应急预案推荐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最新文章

相关内容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