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作文范文7篇
写作文是一种有效的沟通方式,可以让我们与他人建立更好的联系,优秀的作文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思考人类的文化多样性,下面是品读360小编为您分享的历史作文范文7篇,感谢您的参阅。
历史作文范文篇1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保留对历史的一份敬畏”。
发展的年轮稳步不断,历史的洪流滚滚向前,当东方巨龙中国凭科技进步昂立世界之林时,我们传承数千年的历史作为文化积淀,同样熠熠生辉。
然而我们必须看到的是,对历史的怠慢正在滋长,消极的历史观逐渐抬头。龚自珍说过“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对历史传承的蚕食,无疑是给社会敲响的警钟!“守着一座宝山却不自知,甚至还会为了贪图享乐做出违法之事。”传统学者叶嘉莹的担忧正在变成现实;《王者荣耀》改编历史人物,传递虚无历史观却图粉无数、“大行其道”;“精日”分子无视惨痛教训身着二战日本军服在南京留影,被举报后气焰不减反倒人肉举报者……一起起事件不仅是对社会的拷问,更是对历史漠视的集中体现。如今再难见到志图恢复周礼而劝世奔走的孔圣人,再难听到“觚不觚,觚哉!”般的惊世之言。同学们,忘记历史即是消亡之始,而对此情此景,你我怎能无动于衷!
厚重的历史反倒成了大众取乐的素材库,或许正如荀子所说:“凡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丰富的文化积淀遭受摧残,惨痛的历史教训被人遗忘,或许正是因为我们对历史缺了一份敬畏,却补上了一份轻慢。当下我们并非忽略历史,每当娱乐界把历史文化作为噱头时,我们便趋之若鹜——这或许表现出公众对历史的关注。但这个命题一开始就错了:我们往往不追求内涵而流于形式,往往只看重过程而忽略教训。每一次对历史的娱乐性消费,便抹消去一份历史的厚重感,我们对此似乎习以为常,久而久之也就积重难返;当对历史的亵渎出现,我们或许又一次以漠然的心态将其视为娱乐的衍生品,于是“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国民对过往的尊崇,顷刻崩塌!
“弱小与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刘慈欣《三体》中形容人类的灭亡,对今日的“历史”同样适用。同学们,请保留一份对历史的敬畏,纵使可能拉远历史与我们的距离,至少不再让肆意改变的游戏形象嘲讽整个社会;请怀有一点对过往的尊重,即便是在“众人皆醉”时保持清醒,也别让文明的烙印在我们手中葬送。
“去中国文化是很悲哀的”,谨记总书记的殷切教导。我们更应该敬畏历史,担负起传承的重任。若皆如此,则善莫大蔫;文明古国,亦可源远流长。
谢谢大家,我的发言到此结束。
某班班会上,同学们纷纷介绍自已最欣赏的格言名句并畅谈感想,其中有六句同学们感受尤深,这六句是:
①凡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荀子》)
②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
③立身成败,在于所染。(魏征)
④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孟郊)
⑤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⑥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龚自珍)
请结合其中的两三句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联系现实和自身实际写一篇发言稿,在下次班会上与同学们交流。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 字。
历史作文范文篇2
大家看过《中华上下五千年》吗?其中我最喜欢诸葛亮这位历史人物。诸葛亮年仅二十就已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是一位天下奇才,“七擒孟获”大家想必听说过吧?孟获因为叛乱,使南中地区众多民族失去了安定的生活,而且也严重影响了蜀国的统治。诸葛亮率领浩浩荡荡的大军,兵分三路,向南中进发。诸葛亮知道孟获有勇无谋,于是他制定了周密的作战计划。
诸葛亮让大将王平带队突袭孟获的领地,孟获慌忙迎战。开战不久,王平又假装败走。不知是计的孟获穷追不舍。他就在不知不觉中被王平领到了诸葛亮的埋伏圈,孟获中了埋伏,调转马头想逃走,但无奈寡不敌众,被赶到的蜀兵捆绑起来。孟获心中懊恼无比,以为被汉人俘虏,必死无疑。但诸葛亮竟然把他放了“孟将军,您没事吧?要不咱俩去我的军队走走?”孟获发现诸葛亮的军营里都是一些老弱病残兵,刀枪破旧,旗帜破烂。这时诸葛亮问孟获自己的军队如何。孟获冷笑说:“以前我不了解你们,所以吃了败仗,现在看了你的军队,一定可以打败你。”诸葛亮一直观察他的表情说:“孟将军这次我就先放了你,你回去先整装人马,我们在打上一仗。”当天晚上孟获就来攻击诸葛亮的军队,他一窝蜂冲进营房,但没想到营房里空无一人。而营房四周早已被诸葛亮的军队包围。孟获又说:“这次是你用计,有种我们再来真枪实战的打一仗。”诸葛亮笑了,又把孟获放了。
就这样捉了又放,放了又捉。一连捉了孟获七次,最后一次孟获问诸葛亮:“我们世世代代住在这,你为何老是侵犯我们呢?”诸葛亮耐心开导他:“你们这里有汉人居住,北边也有南人来往,大家都是自己人,怎么能说是侵犯了?而我这次率军南下,还不是因为你们的叛乱吗?”孟获听了诸葛亮的话感动不已,对各军首领说:“丞相如此厚待我,我再不谢他的恩情就不知廉耻了。”
诸葛亮就这样“战胜”了孟获。
历史作文范文篇3
中国是一个拥有5000年历史的泱泱大国。在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许多历史人物:谋士张良、大将卫青、史学家司马迁……其中令我最感动的还是爱国楷模——岳飞。
岳飞是宋朝的爱国将领,他从小练武,拜周侗为师,善使一杆长枪,其他武器也是样样精通。他一心想打退当时进逼中原的金兵,迎回靖康之变被俘的钦徽二宗。岳飞英勇善战,金军一看到“岳家军”的旗号,无不闻风丧胆。
岳飞十分关心自己的部下,与部下同甘共苦,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每当报战功时,他总不把自己那杀敌无数的儿子岳云报上去,却让其他部下升官。许多人看不过去,都去想岳飞请求加封岳云。岳飞并没有因为岳云是自己的儿子而照顾他,而是把他与部下一视同仁。所以岳飞深受部下爱戴。
岳飞执法如山,岳家军纪律严明。每当行军驻扎在老百姓家附近时,岳家军内部就会传开岳飞的号令“冻死不拆百姓房,饿死不抢百姓食”。百姓得知此事后十分感动,纪律严明的岳家军自然深受百姓爱戴。然而朝廷中有人嫉妒岳飞的声望,以秦桧为首的几个奸臣“精心”为岳飞罗织了一个“莫须有”的罪名。最后,岳飞被害于“风波亭”,享年39岁。
岳飞的事迹令我十分感动。他一心为国,奋勇杀敌,被评为中兴四将之一。岳飞从小就立志救国,苦练武艺。母亲怕岳飞贪图荣华富贵而忘了自己的祖国,于是便用针在岳飞的背上刺下了“精忠报国”四个字。这字不仅刺在岳飞的背上,更是深深地烙印在他的心里。岳飞只要一有时间,就会练习武功。无论何时何地,他都能不受干扰的练武。他的心里只有一个目标——精忠报国。而现在的我们却没有岳飞那样的恒心和毅力,做一件事虎头蛇尾。虽然有了自己的目标,却又不想去努力。俗话说,一分耕耘一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