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的观后感参考5篇

时间:2025-01-13 09:01:04 分类:学生文档

写观后感有助于我们反思影片内容,理解其深层次的意义,观后感让我们有机会总结影片中的教育意义和启示,提升自我认知,以下是品读360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航天的观后感参考5篇,供大家参考。

航天的观后感参考5篇

航天的观后感篇1

8年前,王亚平在太空为全国6000多万学生进行太空授课,在“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的话语中,让无数个孩子从此喜欢上了航天。8年后,“太空教师”再次出征,您说愿意再次带着孩子们的眼睛去触碰梦想,去开启新的探索。心潮澎湃之余,应当从载人航天精神中汲取智慧力量,用青春热血点亮奋斗征程。

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信心追逐远大理想。在那个一枚铁钉、一根火柴都需要依赖进口的年代,如果有人说中国人将来可以遨游太空,在天上“过年”,一定会被当成痴人说梦。从“神一”到“神十三”,从“天问”到“天和”,中国航天从零开始,以敢为人先的勇气向苍穹出发,取得了令世人惊叹的显著成就。“最美航天员”王亚平出征前说,梦想就像宇宙中的星辰,看似遥不可及,但只要努力,总有一天能触摸到它。正是因为中国人民“不信邪”,我们才先后甩掉了“东亚病夫”“中国贫油”等一个个标签,让“民族独立梦”“两弹一星梦”“全面小康梦”一个个成为现实。鸟儿就该向往天空,树木就该向阳生长。年轻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未来存在着无限的可能,应该发扬“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锐气,让逐梦之舟突破陈旧思想的藩篱,驶向未来的星辰大海。

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恒心砥砺实干真功。电影《我和我的父辈》用《诗》这个部分向我们展示了“长征一号”火箭研发的艰辛,当年为精准控制固体火箭的推力,章子怡饰演的火药雕刻师需要以不超过两张a4纸厚度的误差,手工修正燃料箱中固体燃料的形状,刀具一旦与金属摩擦产生火花,固体燃料就会被瞬间引爆。可以想见,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从一代到四代的发展过程中,前辈们究竟克服了多少科研和技术难题,又凝聚着多少航天人的鲜血和汗水。征途漫漫,惟有奋斗。任何伟大成就都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可以实现,遇到一点困难挫折就想着“绕路”“躺平”的人,必定无法成为栋梁之才。年轻干部应当培养“越是艰险越向前”的韧劲,在艰苦地区、吃劲岗位上为意志“淬火”,在与顽症痼疾的较真碰硬中为能力“开刃”,将干事创业的“金刚钻”牢牢抓在自己手中。

以“洒向千峰秋叶丹”的初心擦亮公仆底色。经过层层筛选首批入选航天员的邓清明,23年间作为“备份”与“主份”一起进行过无数次同等强度的艰苦训练,用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为“国之大者”作了最好的注解。从“我愿永远做一个螺丝钉”的雷锋到“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焦裕禄,从“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王进喜到“一线岗位全部换上党员”的张文宏,共产党人在任何时候都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挺在最前,任何时候都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用火热的初心温暖“人民的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年轻干部不要自我感觉学历高、能力强就显得十分“高冷”,而要想清“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任何时候都不忘为民初心、牢记为民理念、站稳人民立场,以真挚的为民情怀擦亮公仆底色,当老百姓身边的“贴心人”。

航天的观后感篇2

我从小有个梦想,想和小鸟一样,飞上天空。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甚至想飞上太空,翱翔在宇宙之间。

我读幼儿园时,常喜欢跟着父母一起看《西游记》,孙悟空那腾云驾雾的本领,使他在人间与仙境之间来去自如,我羡慕极了。常常幻想自己能长出一对翅膀,像小鸟一样,在天空中自由飞翔。真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夜晚,我常梦见自己脚一蹬,就飞到仙境吃仙桃,飞到月宫去玩耍。那又香又甜的梦呀!常使我高兴得手舞足蹈地告诉爸爸妈妈,他们总是说:“是你夜里在长高,你没有翅膀,怎么能飞上天呢?我多么想长出一对大翅膀来呀!

我上小学了,老师跟我们讲了一些关于人类上天的故事,又勾起了我的飞天梦。从故事中知道了人类在我父母还没出生前就突现了上天的梦想,1961年4月12日,苏联宇航员加加林驾驶东方1号飞船,以1小时48分的时间绕地球飞行1圈后安全返回,完成了人类首次太空飞行,接下来的几十年里,苏联和美国的宇航员不仅完成太空行走的任务,而且登上月球,并建立了国际空间站。这时,我的飞天梦变成了航天梦。我多么想到月球上去漫步。看看月球上是否有月宫,宫中是否有美丽的嫦娥仙子和活泼机灵的小玉兔。

我真想成为像造出第一艘无人太空船、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第一艘载人太空船那样的科学家,即使不能亲身飞上太空,也能看到那些地球之外的东西,还能对中国科学事业做出贡献,真是一件一举两得的好事情。我现在要好好学习,学会很多东西,希望将来能成为一个科学家,研究出许多太空船,能为中国科学事业做出贡献,争取能成为一个航天员翱翔宇宙,这是最好不过了,我以后要是成为像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这样的航天员就好了,像他们一样拥有强健的体格,反应敏锐,最重要的是像他们一样翱翔太空。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是我学习的榜样。我要向航天员的选拔标准看齐,我知道成为航天员不是那么容易的,航天员的选拔近乎“苛刻”,要“过五关斩六将”。几个月下来,886名初选入围者已所剩无几。可见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的体格多么的优秀,能在近千名入围者中脱颖而出,真了不起。

现代航天事业发展蒸蒸日上:从第一个人类上天到现在已经有50多年了,1961年4月,莫斯科时间上午9时07分苏联的东方一号载人飞船在拜科努尔发射升空,加加林成为登上太空的第一人。

近年来我国航天事业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从“神五” “神六” “神七”,再到“神八”,从一人,到两人,再到现在的三人,中国的航天技术一步步的向世人展示了我国航天技术的发展水平,迎来了长足进步,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探索无限的太空是航天人永无止境的事业,学习航天精神是我们接班人的任务。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我们承载着民族复兴的重大责任,更应该把学到的航天精神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好好学习是我们伟大的使命,建设祖国是我们永远的目标!

航天的观后感篇3

中国,本是在这个世界上最先发明了火箭的国家,但由于长期的闭关锁国加上苦不堪言的百年挨打史,最终却落个火箭几乎为零的下场。多少人在着急!多少人在渴盼:火箭,你何时才能重返故乡?终于,1960年,中国的火箭将士们,忍着饥饿的肚子,开始了从仿制苏联导弹到自己设计导弹的艰难跋涉,当中国宣布导弹核武器发射成功的消息时,全世界都被震动了。从此,中国航天在艰难中步向辉煌!1992年,我国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计划进行研制,这项工程后来被定名为“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

仅仅7年后,北京时间1999年11月21日凌晨3时41分,我国发射的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号在完成了空间飞行试验后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成功着陆。作为我...

《航天的观后感参考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最新文章

相关内容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