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长征的观后感8篇
书写观后感是将自己对电影的体验和感受化为永恒的文字表达,观后感可以激发我们对影视作品的兴趣和热情,促使我们更多地探索和发现,下面是品读360小编为您分享的电影长征的观后感8篇,感谢您的参阅。
电影长征的观后感篇1
在这个世界上,我喜欢的东西有很多。我喜欢音乐,因为它能给人一种简便的感觉;我喜欢体育运动,因为运动能够锻炼身体;我喜欢电脑,因为它能查出我所不明白的中国奥秘;可是我喜欢的经典作品还非《长征》莫属了。
?长征》这本书主要讲的资料是:我们的红军是可爱的,是英勇的,是不可战胜的。在这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路上,战士既要对付蒋介石的围剿,又要应对雪山,草地这种恶劣的环境,有时红军一天就要行走一百多公里啊,并且都是山路,还有敌人的阻挡,这在此刻是不可想象的。可是呢我们可爱的红军做到了,让我感触最深的是红军飞夺过卢定桥啦,红军爬在几根光光的铁链上,你看那桥底下的江水,奔腾汹涌,如果一不细心掉下去,那性命没有啦。要是我们站在上头脚肯定发抖,站都站不稳。可我们英勇的红军确要与对面那厌恶的敌人勇敢的战斗着,并且胜利的打败了他们。创造了人类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
这本书上的英勇故事让我感动不少,今日的幸福生活是谁给我们的不错!当然是我们那可敬可爱的革命前辈用鲜血换来的,你们看一个个红军在这长征路上遇上的千只拦路虎,他们遇到困难时总能做到不慌不忙,沉着冷静,机智勇敢地应对困难,克服困难,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样的军队,红军不能战胜的的啊!这本书让我懂得了我们要学习红军长征的这种精神,那就是应对困难要勇于战斗,无坚不摧,重于求实,独力自主,乐于吃苦,不惧困难,团结一致。
以前,我没读过这本书的时候,是一个十分不喜欢动脑筋的孩子,遇到困难,要不就不动脑筋,要不就去问妈妈,一点脑筋都不愿意动,父母常说我的脑袋会生锈了。遇到了拦路虎就只会退缩,不像红军那样勇敢的去应对困难。当我读完这本书后,我只要一遇到困难,脑袋里就浮出一个画面:就是经军遇到困难的时候,是怎样去克服困难的,每当这时我就会认真地思考怎样找到更好的方法难题。
我喜欢《长征》这本经典作品,因为有了它,我才明白要克服困难,要不怕困难,让长征精神发扬在我们的身上,陪伴着我们一齐成长。
电影长征的观后感篇2
南昌起义后,由于国民党的迫害,无奈之下,红军8万人马向陕北转移。
这次转移行程共两万五千里,这就是举世瞩目的长征。暑假里,我就看了一部介绍长征的历史电影-——《长征》。整部影片讲述了一次艰难,坎坷,伟大而又可歌可泣的征战。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战士的心情十分低落,而与此同时国民党反动派的几十万大军铺天盖地地向中央苏区袭来。为了摆脱困境,红军在湘江展开血战,强渡湘江,突出了重围。但此战红军伤亡很大,原本的八万人一眨眼就损失了五万,元气大伤。
面对如此形势,一直没有发言权的毛泽东在大家的帮助下,对国际共产组织代表李德进行了批评,并解除三人党组织,最终使党的领导权重新回到了毛泽东等领导人手中。此后红军的行动变得正确,红军的作战也变得勇猛,胜利也多了起来。毛泽东分析了当前的形势,采取了声东击西,调虎离山,四渡赤水,佯攻云南等战略,击破泸定桥,带着队伍,翻雪山,过草地,历尽千辛万苦到达陕北,组建了川陕根据地,与红军二、六军团会师,长征终于获得了胜利。
看完影片我不禁赞叹道:“这长征的两万五千里真是坎坷的很呐!”刚开始的湘江之战中,战士们冒着敌人飞机的狂轰乱炸,鲜血把江水给染红了,江面上浮着战士们的尸体,一战过去红军横尸遍野,这个景象惨不忍睹,湘江两岸血流成河,活着的战士也只能为牺牲了的战友痛哭,不能给他们埋葬,因为在后面有几十万大军在追赶他们;在翻越雪山的时候,战士们没有专业的装备,没有取暖的工具,许多战士在攀登雪山的时候因为雪崩、饥饿、疾病,寒冷而死亡。
其中有一个小女孩,在征途中因病而死去,她死后只能埋于风雪之下,让纯洁的雪花将她掩埋,这一切都是多么让人痛楚啊!攻打泸定桥时,战士们吃力地爬着铁索,敌人的枪炮猛烈地向他们射击。在枪林弹雨中,中弹的战士身体痛苦的抽搐着,时不时地掉入万丈深渊,但另外的战士还是顽强地爬向桥对岸。伟大的主席——毛泽东,在无可奈何下,将自己幼子托付给沿途的群众抚养。
可怜天下父母心,主席作出这个决定需要多大的勇气。我不禁对主席充满敬佩之情。“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前辈们用鲜血换来的。”
电影长征的观后感篇3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首《长征》的七律诗高度的形容了红军长征的情景,前几天观看了〈〈我的长征〉〉,红军长征的经历又重新在我的眼前。影片的片头以著名的老电影演员王心刚饰演的王瑞,在乘飞机的途中,时空由现代回到解放战争时期,影片通过时空倒转的手法,通过王瑞的回忆,记述了红军长征的事件。
王瑞,一个16岁红军小鬼,诠释了那些历史上的著名事件,遵义会议,四度赤水,飞夺泸定桥等等。当红军辗转行军,危机重重,九死一生的时候,几乎没有人能够知道去哪里?为什么要走?连毛主席也说不知道该怎么走,他说,我知道那是错误的,所以不要跟着错误走,而其他人的的回答是:跟着走!或者跟着毛主席走。
在遵义会议的时候,面临着红军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各位领导人都很焦急,但是影片没有直接表现出那种紧张的气氛,而是通过王瑞去送宵夜时,被毛泽东骂,之后再通过另一位领导人对王瑞的解释说:现阶段的情况很紧张,毛泽东他们在没日没夜的开会,你打断了他的思路,所以他才会对你凶的,表现出来。会开完了,第二天早上毛泽东同王瑞偶然相间了,毛泽东想起那个小鬼就是昨晚被自己凶过得人,于是跟他聊了起来。期间,毛泽东看王瑞口袋里鼓鼓的便问那是什么?王瑞便掏出来那四只红色的蜡烛,毛泽东要他好好保存,以后会有用的。在看电影的过程中,老师要我们注意那红色的蜡烛,在红军长征胜利后,红色的蜡烛又出现在荧屏中,但与前次不同的是,这次的红色蜡烛是点燃的。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红色是否代表了中国的红色政权,点燃的蜡烛是否代表了中国红军长征的胜利,中国革命的胜利是红军用鲜血换回来的。蜡烛一般是代表着奉献精神,红色的燃烧的蜡烛也代表了红军的奉献精神。
影片中的一幕幕场景使我记忆深刻,遵义会议后,正是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红军才能摆脱敌人的一次次围剿,红军知道了自己往哪里走向胜利的方向走;影片中以浪漫的手法——王瑞姐姐的歌声去打动那些彝族同胞,以以诚待人的方式终于取得彝族同胞的信任。
红军需要渡过天险大渡河,三条小船无法渡过千军万马,而为了能够抢渡泸定桥,红军战士不畏艰辛,王瑞所在部队奉命沿江而下,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