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的教案7篇

时间:2025-04-09 10:01:04 分类:教学文档

教案的制定过程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案的有效实施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下面是品读360小编为您分享的小说的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小说的教案7篇

小说的教案篇1

一、活动目标:

1、仔细倾听声音的变化,练习运用"xx越x越x"的句型说话。

2、感受竞赛性游戏的快乐。

3、愿意欣赏散文,感知散文语言的优美,风趣。

4、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二、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

(1)小鼓一面,幼儿小乐器若干。

(2)播放器、录有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以及快慢、强弱、高低、尖细等不同变化的声音)。

(3)在黑板和小图卡上画(或贴)两座楼房的底座,水笔每组一支。

2、材料配套:亲子手册《领域活动.看谁的楼房高》。

三、活动过程:

1、倾听鼓声引入,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

(1)教师击鼓,鼓声由弱到强、由慢到快。引导幼儿倾听:请小朋友闭上眼睛仔细听听,这鼓声有什么变化?请你们用"鼓声越×越×,,来说一句话。

(2)引导语:接下来,我们要分组进行比赛,谁赢了就能添一层楼房,看谁的楼房高。请大家注意听仔细,说完整。

2、讲解游戏的玩法,强调游戏的规则。

(1)玩法:游戏分两组开展比赛,先仔细倾听播放器的声音,然后分别请各组的幼儿运用"××越×越×"的句型说一句话。讲得正确又不重复别人句子的,在他们组的楼房上添加一层(两座楼房分别贴在黑板上以记录幼儿的成绩)。最后比-比,哪组的楼房盖得高,给最高的楼房插上一面红旗。

(2)规则:要仔细听清楚,要用"××越×越×"句型说一句话;不能重复别人说过的句子。

3、组织幼儿集体开展竞赛游戏。

(1)第一遍:先请两个小组(每组6名幼儿)进行比赛,其他幼儿当裁判,为楼房加层。

(2)第二遍:分男孩、女孩组,分别选出6名代表进行比赛,其他幼儿当裁判,为楼房加层。

(3)第三遍:以小组为单位,先统一倾听,再分别运用句型说话,同时开展游戏。

4、改变游戏的玩法,开展听音游戏。

(1)请个别幼儿敲击乐器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让其他幼儿进行听音说话。

(2)集体玩一遍,熟悉游戏的玩法。

(3)分组开展游戏,进行分工合作和比赛活动。

5、组合身体动作,分组开展游戏。

请幼儿结合身体动作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分组开展听音说话游戏。如:掌声越拍越响,越拍越大声;口哨越吹越轻,越吹越小声;歌声越唱越响,越唱越好听;脚步越踏越整齐,越踏越雄壮;等等。

6、分享交流,共同体验游戏的乐趣。

交流:游戏中,哪些组的楼房高?这些组的楼房为什么会盖得高?游戏中,你们觉得什么很有越?在什么时候最快乐?

四、活动延伸:

1、游戏中听音说话也可改为看图说话,让幼儿以抽卡片的形式,根据图片内容运用"xx越x越x"的句型进行表达。

2、区域活动:在语言和表演区中,让幼儿自由结伴以抽卡片、表演动作的形式开展听说游戏。

3、家园共育:请家长结合亲子手册《看谁的楼房高》和幼儿一起抽卡片、表演动作。变换不同句型进行听说游戏。

?活动反思】

孩子们通过欣赏一些奇特、形状各异,风格不同的建筑,了解了这些建筑的作用、功能。感受到了这些建筑在形状、色彩、构成上带来的美。给孩子们以灵感,在已有的经验上发挥了想像,大胆创作,创作过程中,孩子们表现的积极,主动,自由发挥,并能够在创作中相互合作,协调。即体现了幼儿美术教学中应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激发其表现美、创造美的兴趣,使之体验自由和创造的快乐的教育理念,也在活动中培养幼儿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

小说的教案篇2

教学目标

(一)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师说 教案。

(二)掌握、积累“师、传、道、受、惑、贱、圣、愚、群、足、攻、经”12个文言常用实词;学习“之、其”两个文言虚词;学习、复习本文其他文言虚实词;熟记受(授)、不(否)两个通假字。

(三)学习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四)学习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五)掌握有关“说”的文体知识。二、重点、难点分析

(一)本文的层次结构是怎样的?

(二)有关疑难词句的解释。

(三)“说”是一种文体;是议论文的一种。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是怎样围绕中心论述的?

(四)试摘录作者关于老师的职能、从师的必要、择师的原则等方面的精辟论述,体会其深刻含义。

(五)为什么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六)本文是怎样进行对比论证的?

(七)怎样认识本文的进步性和局限性?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从初一学过的《论语》中孔子说的一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导入。

(二)作者介绍(结合注释①)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因为昌黎(现河北省昌黎县)韩氏是望族,所以后人称韩愈为韩昌黎,后世又称他为韩文公。他幼年贫穷,刻苦自学,25岁中进士,29岁以后才任宣武节度使属官,后来任国子监祭酒、吏部侍郎等职,中间曾几度被贬。古文运动,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他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本文第4段他赞扬李蟠“好古文”,就是指爱好他们倡导的那种古文。韩愈用他杰出的散文影响文坛,还热情地鼓励和指导后进写作古文。经过他和柳宗元等人努力,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浮艳的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韩愈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其中有许多为人们所传诵的优秀散文。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因此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询、苏拭、苏辙、曾巩、王安石)之首。《师说》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是他35岁时在长安任国子博士时写的。柳宗元很推崇这篇文章,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论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端正容貌)而为师,世间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由此可见,《师说》是针对时弊而写,作者在文中阐述了老师的作用和标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和从师应持的态度,提倡能者为师,不耻下问,教学相长。这些精辟的见解突破了孔子学说的框框,具有进步意义。

(三)解题指出题目不是“说说老师”的意思。“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说...

《小说的教案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最新文章

相关内容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