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方千米和公顷的教学反思7篇
在一天的教学工作结束后,教师可以通过写教学反思来总结经验,在课后及时反思自我,才能进一步提升教学水平,作为教师一定都有写过教学反思吧,下面是品读360小编为您分享的平方千米和公顷的教学反思7篇,感谢您的参阅。
平方千米和公顷的教学反思篇1
这节课上让学生感知的`比较多,从看例题的图片,到自己说说对平方千米的认识,到揭示新知,再到估计各省的面积,阅读“你知道吗”,学生的脸上不时会露出惊讶的表情,很多惊叹句也会不时的冒出来。我想,学生的数学学习需要借助一个个的阶梯和平台,需要一个接受的过程,所以我很乐意为他们的数学学习作出这样的努力和搭建。
“公顷”和“平方千米”这两个土地面积单位比较大,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形成表象确实有些因难。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熟悉的场地,如教室的面积一般是50平方米2,200个教室的面积大约是1公顷,通过学生的想像,加深学生对“公顷”这个土地面积单位的认识。在使学生明确了边长是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之后,教师可以在学生对1公顷形成了表象之后,让学生想象一下100块1公顷的土地,就是1平方千米大。还可以通过其他的素材帮助学生认识和想象,如,一个足球场的面积约7000平方米,140个足球场的面积约1平方千米。课上我并没有急于的去完成各种巩固练习。而是花了很多时间让学生去体验,去想象,再把他们的体验和想象转化成语言,描述出来,带动更多的学生。当然暴露的问题也很多
(1)当把学生带到操场上,测量操场面积时,站着观察的同学没有兴趣、注意力不集中、交头接耳、纪律确实不太令人满意。事后我想这是因为老师在不知不觉之中又充当了主角,一个人不停的在说,绝大多数同学仍没有参与,他们探究的兴趣没能得到激发,好奇心没能得到满足,学习就成了被动地接受。这样的学习形式对学生来说仍是枯燥乏味的。如果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自行商量解决这个问题,最后汇报总结,那样的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2)在下课铃声响起之前,如果能让学生们沿着操场围墙走一圈,在享受着收获的幸福氛围中,去实际感受一下操场的面积与1公顷的大小,那将使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
平方千米和公顷的教学反思篇2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采用观察、操作、测量、推算、交流等多种方式,尽量把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贯穿在整个“公顷”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如在概念教学初期,由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等于边长分别为1米、1分米、1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大小,引导学生猜测、推理,形成1公顷等于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大小的初步认识。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从一间教室的面积是50平方米,4个同学手拉手围成的1平方米大小的正方形可以站进16个同学,引导学生推算出200间教室的面积、80个我们学校升旗时站成的方阵面积大约就是1公顷,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公顷”这一面积单位的表象认识和感性经验。
“平方千米”这个面积单位太大,学生不容易直接建立表象。教师通过创设中国陆地领土面积这样的情境,帮助学生初步感受平方千米是个很大的土地面积单位。接着,教师设计多种活动让学生进行精测想象、推理计算等,引导学生从数理层面理解1平方千米的大小以及它和平方米、公项之间的换算关系。最后,通过天安门广场占地面积、“乌巢”占地面积等实例与1平方千米进行对比,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直观经验,更好地建立1公项和1平方千米的表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平方千米和公顷的教学反思篇3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48页《铺地面》的知识,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建立1公顷、1平方千米的面积概念,认识和理解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体会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大小以及掌握平方米、公顷和平方千米之间的简单换算。教学重难点是掌握平方米、公顷和平方千米之间的简单换算。
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实际认知水平,对公顷和平方千米的认识分别安排了不同的学习活动。从身边的数学导入,复习旧知:常用的面积单位。出示**小学占地面积( ),学生发现不能用已经学过的面积单位来表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认识公顷,带学生观察运动场(利用体育课休息时间),通过实地考察直观感知1公顷面积的大小,再通过自学课本,找出1公顷的大小: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利用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找到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联系。以练习的方式再次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对于平方千米,让学生与平方米、平方厘米对比学习,得出平方千米的含义: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推算平方千米与平方米、公顷之间的关系,找到平方千米与公顷之间的进率,学会进行简单的换算。课堂总结时再次呈现1公顷和1平方千米的大小,联系之前学习的面积单位总结出常用的五个面积单位: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通过做练习,填出合适的单位,对比学习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明确什么情况下该填什么单位。
课堂中没能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知识的迁移学习。忽略了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与公顷、平方千米知识之间的联系,每个环节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匹配,层次不清晰,导致教学重难点没有突破,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变成死记硬背。
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发扬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优良出发点,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但要更注重建立新旧知识间的关联,促进学生将所学知识系统化。
平方千米和公顷的教学反思篇4
公顷和平方千米是较大的面积单位,主要是用来测量土地面积,在生活当中不常使用,所以学生比较生疏。但我还是打算试一试,本学期就开这节课,几周前我就开始琢磨这课该如何上,怎么才能让孩子的脑中建立起正确的概念和表象,这是一个单元难点,该如何突破呢?左思右想,我还是认为应该让学生亲自去体验一下,由表象再到抽象,在学生的头脑中才能真正建立这一概念,才能准确地去应用。
上课开始,我让学生复习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这几个面积单位,(这几个单位在学生的头脑中已有了表象)从这几个面积单位再导入到让学生自己设计更大的面积单位,学生纷纷设计出边长是10米、100米、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单位,进而认识到了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边长是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这只是初步建立模糊的表象,算是取得小小的成功,以旧知引入新知再配上设计新的面积单位这个环节着实很吸引学生的注意迸发学生的思维。
紧接着,我设计了两个环节让学生更深刻的感受公顷和平方千米。对于学生而言,熟悉的是教室、篮球场、大操场的面积,这些是学生深刻体会到的,每天都能见到的,以这些为基准,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