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量的测量教案7篇

时间:2024-05-01 10:02:47 分类:教学文档

有了一份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反思和总结教学过程和效果,为今后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编写教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与学生进行互动和沟通,促进有效的师生交流和合作,品读360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大班量的测量教案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大班量的测量教案7篇

大班量的测量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自然测量,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2、知道量具的长短与测量的结果有关,量具越长(或大)测得的次数越少,量具越短(或小)测得的次数越多。

3、同伴之间能相互合作,大胆的交流。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测量工具(各种长棍、尺、绳子、纸盒等)、笔、记录纸、黑板、摸箱、标记

【活动过程】

1、导入:将幼儿分成五组,进行跑步比赛。

师:你们知道刚才跑了有多远?有什么办法知道呢?(量一量)

2、提出测量要求:这里有许多材料,每组商量一下选一种材料进行测量,并将测量的工具和结果记录下来交给老师。

3、幼儿第一次尝试测量,教师观察幼儿的测量方法是否正确,并指导幼儿与同伴合作。

4、请测量方法正误的两组幼儿分别演示,师生讨论哪种方法测出的结果更精确。老师讲解正确的测量方法(第一次测量的结束处是第二次测量的开始,依次接着量)。

如幼儿测量的都正确,也请一位幼儿示范,教师加以解释。

5、请幼儿反思刚才本组测量的方法是否正确,进行第二次测量验证第一次的测量结果。

6、请每组推选一位幼儿介绍本组的测量结果。

7、提出问题,引起幼儿思考: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不一样?(因为用的量具不同,有的长、有的短,量具越长(或大)测得的次数越少,量具越短(或小)测得的次数越多。

8、游戏:找宝藏。第三次尝试测量。

幼儿从摸箱里摸出一张画有宝藏地点的标记图,根据图进行测量,找到宝藏。

9、结束小结:今天我们学会了用各种工具进行测量,还知道了测量的结果和量具的大小、长短有关。除了今天用的量具外,还有哪些东西可以用来测量呢?小朋友回去后找一找、试一试好吗?

【活动反思】

由于选择的教学内容——《自然测量》活动是幼儿较感兴趣的一项数学活动内容,也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活动;而且,我为幼儿也准备充分的材料,能做到人手一份。所以,幼儿在活动中主动性及积极性都很强,探索活动中个个都表现地很投入,许多平时比较不爱动手的孩子在此次活动中也显得活跃多了。幼儿通过多次的自由探索活动,已能掌握比较准确的测量方法了;幼儿在测量中,各项能力也得到了发展,特别是动手能力及探索能力。

适宜行为:在第一个环节中,让幼儿进行探索性测量,并根据自己的测量经验进行讨论,让幼儿把自己的做法和想法说出来,起到了互相学习,互相借鉴的作用,而且个别幼儿的演示、教师的示范讲解,使幼儿对正确的测量方法有了初步地了解。

不足之处:

1、幼儿人数较多,而空间有限,选择椅子的高度来测量,让孩子的视线受阻,活动不方便。

2、在我示范正确的测量方法时,选择了和幼儿一样的测量对象——椅子,由于空间受阻,因此做在后面及旁边的幼儿观察地比较不清楚。

问题:

1、如何选择幼儿的探索对象、教师应发出怎样的指令很重要,而我在此环节中欠缺充分的考虑。

2、教师是否必须选择和幼儿同等的测量对象进行示范讲解呢?怎样选择才能更好地考虑到每个孩子的视线呢?

对策:

1、可以让孩子们选择椅子靠背的边作为对象进行测量,这样既能让幼儿的活动空间不会太窄,又有利于幼儿的探索。

2、值得思考:是否可以在黑板上画一条直线线段,通过比较清晰的方法来进行示范讲解?

大班量的测量教案篇2

设计意图

?纲要》中所说“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的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强调了幼儿园教育活动,尤其是数学教育活动必须回归于生活并与幼儿生活实际密切沟通,以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的积极性,让幼儿在生活、活动中发现数学、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发展数学。而大班幼儿在思维逻辑方面也有了很好的发展,相对于空间、时间甚至数都有一定的基础,本班幼儿最近迷上了长度测量,尤其是对自己和同伴身高是特别感兴趣的,在开展了用刻度尺测量活动后,经常看到幼儿用班级刻度尺量量这,量量那,但班级刻度尺数量有限,一些幼儿就没有刻度尺于是教师产生了自然测量的想法……

活动目标

1.运用已有经验,学习自然测量的方法并尝试记录结果。

2.通过记录结果感知测量工具的长短与使用数量的关系。

3.在自主操作中感受数学的乐趣以及对生活的影响。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用自己选择的测量工具进行直线测量并简单记录结果。

活动难点: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有用一种工具进行同等长度测量的前期经验。

2.物质准备:

教具:情景导入ppt图片、桌子、椅子、玩具柜、测量结果表

学具:笔、纸条、书、牛奶盒等各种测量工具。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播放ppt

1.师:小朋友们从图上看到什么了?(老师在擦桌子、小朋友的椅子、老师在搬玩具柜等)

师:这些物品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物,那小朋友们知道我们平时吃饭的桌子、现在坐着的小椅子、包括放玩具的柜子他们有多长多高吗?

2.集体讨论可以用什么工具测量以上物品。

二、出示各种测量工具,幼儿分组

1.出示各种测量工具讨论如何进行测量

师:今天我为大家带来了这些物品,想让大家用这些物品为我们的桌子椅子进行下测量。

2.师:怎样测量才能使结果是准确的呢?

每次测量时能不能与上一次结束处有空隙呢?

用什么方法可以记住上一次的结束处在哪里?

教师小结:每一次测量时候要将前一次测量的结尾处当作下一次测量的起点,而且要在每一次测量的结尾处做好标记,整体测量完要及时记录。

3.幼儿自由分6组,(每两组测量同一样物品)选择本组测量工具并领取测量结果表。

三、幼儿操作,为物品进行测量并简单记录结果。

教师巡回指导,启发幼儿用“首尾相连”的方法,提示幼儿进行结果的简单记录。

四、分享交流

分享各小组的记录结果,集体验证(教师肯定所有符合要求...

《大班量的测量教案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最新文章

相关内容

分类

关闭